作为国内的中文系学生,其实我觉得自己英语还挺好的。第一次托福考试没怎么准备就考了90多,二刷就109了,于是我用这个成绩申请,高高兴兴到了纽约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开启留学主线任务。
作为国内的中文系学生,其实我觉得自己英语还挺好的。第一次托福考试没怎么准备就考了90多,二刷就109了,于是我用这个成绩申请,高高兴兴到了纽约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开启留学主线任务。
我是借着这次留学才第一次来美国。之前么,对美国的了解大约就是各种美剧、公开课以及托福考试里的校园生活片段那个水准吧。
到了学校,各种熟悉的场景扑面而来。开学各种跑手续找宿舍选课,上课老师启发性教学同学们踊跃发言,下课老师刷刷留下数百页的课后阅读任务,顺带要求各种小essay以及期中期末大essay,听说读写一应俱全。等等,为什么我觉得这很熟悉。
我突然发现,我在美国的校园生活,就是个大型多人在线托福考试来着,还是无限循环N刷制那种。所以,考好托福的孩子不怕留学,真的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,我这个英语水平已经是脱离了生活自理的低级需求,向着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一路绝尘而去了。
然而,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魔鬼都在细节之处。
首先,单词是永远也不会够用的。
来到美国我才知道,单词这东西是背一个不亏背两个还赚一个,托福考试需要的单词量真的差不多是留学的底线了。就拿食品来说,不光有那么多见所未见的名字,美国人还很喜欢给自己卖的食物另外再起个外号。无论是在超市、食堂还是星爸爸,满目生词直接打消一半食欲。
至于我们学习的时候觉得“生僻”的单词,其实是人家的日常用语。比如“detour”这个词,我背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个词在书里很常见啊,然而到了美国发现需要绕路的地方必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大大的detour。
到了国外才能感受到各种表达方式中的小心机,这真的是身临其境才能悟到的。
就拿打招呼来说吧,我的美国同学们不说“how do you do”,也不说“how are you”,很多时候连个“hello”都没有。他们说什么呢?
“Hithere?”
然而我就站在他们对面。
还有的说
“What’sup/what's going on/how are you doing?”
然而他们并不期待我详细解释最近在干什么。
如果很熟的美国朋友见面,一个说“what's up”,另一个也说“what's up”,用特殊疑问句回答特殊疑问句,这逻辑完全没毛病。
那么“hello”呢?难道美国人不说“hello”吗???
据我了解,还是说的,如果跟你说Hello,那说明你们不够熟。
最后,也是我到现在也没完全克服的困难,是美国人的迷之单位。
作为世界上唯五采用华氏度的国家之一,一向怎么简单怎么来的美国人在各种单位方面表现出无比的毅力:
每一种钱都有自己的名字:cent (1美分)、nickel (5美分)、dime(10美分)、quarter(25美分)和dollar(1美元)。每次去超市找出一堆零钱时,都是从英语到数学的全面考验。
买饮料,上面标记的是ounce (盎司)。Ounce啊……我以为自己在买黄金。
买衣服,160cm高的我大约是5.25英尺,应该从什么号的开始试呢?
相比此类种种,一dozen鸡蛋是12个真的是相当友好了。只是母上大人问我这边一个鸡蛋多少钱,我从来都答不出来就是了。
讲真,109分的托福成绩,代表了英语方面满足了一定的在美国生活的需要,尤其是校园生活和课堂学习方面,不考虑科目造成的单词量差别的话,现实生活跟托福考试呈现的水准是差不多的。所以,留学之前,我踌躇满志,觉得这回换地图可以无缝切换了。
然而理想是美好的,现实……是现实的,托福考得再好,也只代表了非英语母语的考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。真正的挑战,到了异国才拉开帷幕。
如果大家也像一年前的我那样,正在备战托福考试,那我的建议是不要把备考当作单纯的应试。要把这当成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,因为,你现在所学到的一切,在未来的留学生活中都会有重大的意义。
祝大家都能取得理想的托福成绩,实现留学目标!